2022年党史考研题库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2022年党史考研题库

2024-04-27 行业资讯

  答:南昌起义是指中国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率领在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宣布的起义。起义部队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人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南昌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它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后来我军许多领导人都来自南昌起义的主要部队。从此,中国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便翻开了新的一页。

  答:古田会议是指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上,做了报告。会议通过了各项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会议规定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它再次提出红军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批评了主张走州过府、流动游击、不愿做建设政权的艰苦工作的思想。最后,会议通过了主持起草的《中国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解决了在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它是中国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答: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等关于红军作战的根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土地法大纲》[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研;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指为了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逐步发展,1947年7月至9月,在主持下,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央批准公布的土地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规定:①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③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规定可以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时候,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汇入伟大的民主革命的洪流。对这次会议的非消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

  答:七届二中全会是指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员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着重地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会议主要讨论的主题包括:①提出了人民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②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③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一定要采取的正确政策。④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⑤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

  答: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指“一化三改”,是党在1952年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的。“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化”与“改”之间,这一“改”与那一“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化”和“改”,都规定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规定必须逐步进行和逐步实现。这是考虑到我国原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改造亿万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可能实现。“一化三改”的总路线提出以后,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党内迅速统一了认识,也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新的纲领。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员会议。会议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重申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批评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决定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标志着党的建设徘徊局面的结束,开始了党的建设由严重挫折走向健康发展的转变。

  答: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是指中国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议于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完整版资料来源:橙芝学习网>>2022年党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